b)為資產投資決策提供信息:有助于組織改善決策并有效地平衡成本...
累計服務6000+ 好評率99.5%
b)為資產投資決策提供信息:有助于組織改善決策并有效地平衡成本、風險、機會和績效。 基于PDCA原則,ISO 55001規定了資產管理的主要內容: 結合ISO 55002《資產管理體系——ISO 55001應用指南》中的建議,現將企業應用ISO 55001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簡述如下: 基于固定資產管理方針,企業應確定固定資產管理策略計劃(即SAMP,strategic asset management plan)。例如某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策略計劃為:“在未來三年內,針對廠房設施,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萬元進行修繕與更新改造;針對生產設備,實施TPM(全面生產維護)以實現生產設備效率的提升、能耗下降、工傷事故為零?!?/p> 固定資產管理目標一般會優先考慮安全、效率、質量、能耗、成本等方向。例如:“將關鍵生產設備故障率整體下降至少50%”。 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文件 固定資產管理信息 維護維修策略 變動管理 測量與持續改進
一、組織所處的環境:組織對其所處環境的認識;對相關方需求和期望的認識;資產范圍的界定;應用ISO 5501的總要求;
二、領導:領導的作用與承諾;資產管理方針;組織架構及職責分工;
三、策劃:處理風險與機遇的措施;目標及實現目標的策劃;
四、支持性要求:資源提供;人員技能;人員意識;溝通;信息要求;文件化信息;
五、運行:運行策劃與控制;變動管理;外包管理;
六、績效評價:監視、測量、分析與評價;內審;管理評審;
七、改進:不合格與糾正措施;預防措施;持續改進。
正確認識自身所處的環境
企業應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所處的環境,例如:競爭對手的管理水平、自身的資產特點、自身的發展愿景、相關方(例如股東與客戶)的期望、法律法規的要求等,以便選取科學的企業經營戰略、經營目標。由企業經營戰略、經營目標而判定所需的資產管理戰略、資產管理目標。
實際的操作中,企業可能需要借用外腦,方能正確、全面地認識自身所處的環境、所需的經營戰略與經營目標。
制定固定資產管理方針、策略與目標
明確歸口管理部門
無論何種類型與規模的企業,最好能指定一個部門來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歸口部門,以統籌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所需的管理活動。因為系統化的固定資產管理在國內企業是一件較為新鮮的事情,所以很多企業原先并無專門的歸口管理部門,在此時,將固定資產管理的牽頭職責歸入某一個現有的部門、或成立一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是有必要的。
如果不想增設單獨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則一個次優選擇是:從與固定資產管理相關的各部門中抽出一些人員,成立一個固定資產管理委員會,以兼職的方式來實施固定資產管理體系。
需要特別注意,除非企業的執行力比較強,否則一般不贊成將固定資產管理全壽命周期內所需的管理職責分割地分配到現有的部門。如此較容易出現推諉扯皮的后果,最終無法將固定資產管理有效系統地落實到位。
如其它管理體系一樣,企業高層的積極參與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高層在固定資產管理體系中的職責也必須予以明確。
總之,歸口部門、企業高層、各支持部門在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內將要履行的管理職責,應被逐一界定并形成文件制度。
建立文件既是管理的標準化、制度化過程,也是探索繼續優化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的一個過程。
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文件通常包括固定資產管理手冊、方針、策略、目標及實施計劃、程序文件(管理辦法)、固定資產臺賬及檔案、應急計劃、使用指導書、維護維修指導書、記錄等。
建立程序文件之前,應先識別整個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所需的流程及其責任部門。程序文件應該覆蓋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規劃、設計、選型、制造或建造、購置、安裝、試車及驗收、使用、維護、維修、改造、更新、封存、調撥、租售、報廢、銷毀等);同時,在程序文件中,應把管理流程圖繪制出來。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固定資產相關外包過程的管理要求(例如廠房清洗、設備委外維修等),應在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文件中得到規定,以確保達到“業務外包,但職責不外包”的效果。
另一需要特別注意是: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所需的一些程序文件,盡量與ISO 9001質量、ISO 14001環境、OHSAS 18001等管理體系進行融合編制,以避免多層皮般的“重疊管理”,例如:采購程序、招投標程序、文件管理程序、記錄管理程序、培訓管理程序、內審程序等,就可以共用;另外,文件體系的詳略程度、數目多寡,取決于管理的需要、人員的理解與執行能力等因素。
這一方面是企業普遍薄弱的環節,例如:維修時,經常無法找到零件規格書;一些生產設備的運行參數標準,因缺乏技術資料而無法判定;設備技改時沒留下必要的技改記錄,以至后來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弄不懂設備的結構;等等。
就有效運行資產管理體系,企業應全面識別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方面的信息,例如:管理戰略、管理方針、流程目標指標、資產技術特性、維護維修要求、歷史故障、固定資產產能、固定資產財務數據、風險及應急策劃、采購合同、供方等。
對于有條件的企業,把固定資產管理進行信息化是較好的選擇,可大幅提高管理效率與準確度。例如:某鋼鐵廠,光是生產設備潤滑點、點檢部位就有數萬個之多,單靠人去進行潤滑和點檢、做潤滑和點檢記錄,難免出現疏漏,于是留下了故障隱患。但如果采用PDA(掌上電腦),則其準確度與全面性就會大幅提高,隨后的潤滑和點檢統計分析報告也可自動生成。
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需要維護維修。應結合固定資產自身的特點、實際使用狀況等因素,確定有針對性的維護維修策略。維護維修策略可粗分為事后維修、定期維修、狀態維修。一般來說,對于這三大維護維修策略的選擇,其原則如下:
事后維修:故障損失不大;不會造成連鎖損壞;維修較為便捷等。
定期維修(TBM):故障損失較大;維修較為復雜;故障發生時機規律較清晰;不具備實施狀態監測的技術和經濟條件等。
狀態維修(CBM):故障損失較大;維修較為復雜;故障發生時機規律不夠清晰;具備實施狀態監測的技術和經濟條件等。
定期維修與狀態維修,均可視為預防維修。
應針對每一固定資產,確定科學可行且經濟的維護維修策略。例如電梯或鍋爐,除了企業內部實施自主維護、專業維護之外,應定期邀請法定單位進行檢查與維護;常規的生產設備,則可能需要企業內部實施自主維護、定期更換、按時潤滑、定期點巡檢、狀態監測等。
而且,維護維修策略應落實到固定資產的每一個關鍵零件、組成部分。否則其損壞或故障的出現將令人有顧此失彼之感。
常見的變動可能發生在下述方面:組織結構、崗位與職責;固定資產管理方針、目標與實施計劃;固定資產管理程序或流程;新固定資產、新固定資產系統的引進;與固定資產管理相關的新法規;供應鏈的瓶頸;新的市場需求;新的產品要求;熟練操作工人流失突然加劇等。
對預期的、非預期的變動,應對其影響予以評估,并采取恰當的措施,以盡量減少負面影響;對于措施的有效性,應予以評價。在變動管理中,較容易出現疏忽的是:只評估對本體的負面影響,而缺少對連鎖負面影響的評估。
企業必須對其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的績效、固定資產的狀態和劣化進行測量,以尋求機會進行持續改善;以確保固定資產的性能、成本、風險得到最佳的平衡。例如:目標的達成程度、改善計劃的完成及時性、固定資產參數是否符合規定要求、設備效率提升比例、貴重備品備件利用率、設施投入產出比、糾正措施與預防措施的有效性、法規符合性等。
內審是測量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符合性、有效性的常見方式之一。企業應按照策劃的頻次進行內審;內審員不得審核自己部門的工作;被審核區域(部門)的管理者應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及其產生的原因。
在測量與持續改進的過程中,較多涉及到糾正、糾正措施、預防措施的運用。因為在不少人員經?;煜?,故有必要厘清三者的含義:糾正即為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糾正措施為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預防措施即為消除潛在不合格或其它潛在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人員對不合格的處理,較多只限于采取糾正而普遍較少采取糾正措施,故而導致諸多不合格的重復發生;更少采用預防措施。采取糾正措施之前,可使用WHY-WHY(五個為什么)等方法,以準確分析出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預防措施之前,可使用FMEA(潛在失效模式與后果分析)等方法,以準確分析出潛在不合格的原因。
企業高層應按期召開固定資產管理評審,以確保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評審應包括評價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變更的需要, 包括方針、策略和目標。
管理評審的輸入含:內審結果;法規和其它要求符合性評價結果;與員工就固定資產管理進行溝通、參與和協商的結果;與外界利益相關方就固定資產管理進行溝通、參與和協商的結果(含投訴);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績效報告或記錄;目標達成的程度;事故調查、糾正措施與預防措施的情況;以往管理評審的跟蹤措施。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對下述方面的改進決策和措施:固定資產管理方針、策略與目標;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績效要求;資源;其它與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相關的事宜。
體系認證
體系認證
體系認證
體系認證
體系認證
掃一掃加微信
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21 蘇州瑾橙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19007875號-4
蘇州|昆山|張家港CE認證/ISO9001認證/ISO27001認證/IATF16949認證/ISO20000認證/ISO22000認證/ISO13485認證/SA8000認證/企業誠信認證/AAA信用評級/商品售后服務認證的咨詢公司